上海 [切换]
网站热线:400-960-9991

《梦想改造家》史南桥:巧思妙想打造“舌尖上的家”

和家编辑
发布时间:2018-09-03


都说食在广州,味在潮汕。广东人到底有多爱吃呢?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8年度(2017财年)中国各省市区餐饮收入排行榜显示,2017年广东餐饮收入为3680.3亿元,稳居全国第一。网友笑称,就连广东的地图都像鸡腿。


作为地道的广东人,不仅会吃,还会做。本期《梦想改造家》的主人公就非常爱下厨。



幸福的一家四口


小蔡一家是幸福的四口之家, 夫妻俩最大的爱好就是下厨房,一个喜欢做中餐,一个喜欢做甜点,可都算得上专业级水准!



但这样的专业级水准却败给了自己家的厨房,因为他们家的厨房实在是太小了,仅能容纳一人干活,如果两人同时开工,家里瞬间变“战场”,到处都是食材和工具。



原本由于吃引发的收纳问题,自从有了两个宝贝儿后,收纳空间更是局促,再加上这套房子的奇葩户型,一家人的居住困难也日益凸显。


这次改造,节目组再次邀请到了“空间魔术师”史南桥。这一次,史南桥将怎样平衡功能空间和兴趣爱好?奇葩户型又将怎样回归正常呢?


问题1:厨房空间太过狭小


厨房空间非常狭小,仅能容纳一个人干活,每当两人同时开工,根本就转不开身,这个时候家里完全就是战场。



狭小的厨房


对于热衷于烹饪的小蔡夫妻而言,原本狭小的厨房并不能承担起全部的收纳功能,杂乱堆放在房屋各种的厨具甚至成了小朋友的玩具。队了厕所门口与地上的调味料和锅盖,就连女儿的床底都是烘焙工具。


无处收纳的工具和食材


题2:承重柱过多,房型奇葩


小蔡家所在这幢楼原本是银行的员工宿舍,各个房子的房型都十分不规整。小蔡家这套房子,面积120平,看似空间够大,却整整有12根承重柱,20多根粗细各不相同的结构梁,而其中最粗的横梁有足足50厘米。




因为承重柱的原因,床也是定做的异型床。


另外,这套房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分给蔡爷爷的员工房,在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之后,这套房子由小蔡的爸爸和姑妈共同继承,因此房子被分割成了均等的两半。


虽然现在小蔡为了接父母同住,已经将姑妈那部份产权购买下来,但他们一家四口居住的空间仍然只有60平,其余空间都闲置了。


闲置的客厅和厨房


问题3:儿童房没窗户


拥有足够采光的儿童房可以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一种明朗感,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但这套房子里,儿童房内没有窗户,不透光、不通风,十分压抑。



问题4:噪音和尘土污染


由于房子紧邻主干道,每天路上车来车往,噪音问题和空气污染也让他们不堪其扰。小朋友的呼吸道系统不是很好,尽管配备了多台空气净化器,但小蔡的父母却还是不放心。



解决问题


理想中的中西厨房 实现烹饪梦想


设计师史南桥研究了各类美食资料和小蔡夫妻的下厨习惯后,为了让夫妻俩都有各自己的烹饪天地,专门打造了两个厨房空间,中西厨房并存完美解决了小蔡夫妇为了烹饪而争抢厨房的境况。


可开可闭的中式厨房,既可以满足夫妻俩同时烹饪的乐趣,也可以有效隔绝爆炒时产生的油烟。



在厨房设计中,除了细致到每一个锅、每一瓶调味料的收纳细节,设计师还为小蔡家量身定制了大量的收纳空间,以合收纳各种食材和厨房用具。



多功能儿童房 留下成长的美好记忆


南边正中间的大空间被设计成儿童房,考虑到两个小朋友长大后分房睡的情况,儿童房的中间设置了三扇可以随意推拉的活动软木移门。



当移门打开时,两个小朋友可以在一个大空间内一起玩耍,移门关闭时,两个小朋友可以在各自的房间里,休息、学习,互不打扰。



另一个精妙之处在于,儿童房的北边还有四扇可移动木门,当移门打开后便是餐厅和西厨区域,整个房间南北通透,空间更为宽敞明亮。



儿童房和生活阳台之间通过玻璃移门进行分隔,既保证了儿童房内足够的采光,也为房间隔音增加了一道防线。


可供5人同时使用的卫生间


为了让功能划分更加合理,设计师将原先一进门处的两个卫生间合二为一之后,移动到最东面,同时对卫生间格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



原本只能一人使用的卫生间,现在有了两个台盆,两个马桶以及具有冲淋和泡澡功能的浴室。可供5个人同时使用,而且互相不干扰。


入户花园 一进门便是鸟语花香


原先为了封闭煤气总管而规划的玻璃房,在设计师的巧手安排下,成了一片绿意盎然的入户小花园,让全家人不出家门就能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这处玻璃房小花园不仅为家中增添了绿意,成为一处别样的风景,也让客厅空间的光线变得更为明亮。




超大收纳空间 “榨”干家里每一寸空间

三代六口人共同生活,足够的收纳空间必不可少。设计师针对全家不同需求而打造的收纳空间遍布全屋,而这些收纳空间,也恰到好处地将原先让业主头疼的12根承重柱隐藏于无形之中。



墙面上,设计师特别设计了沟槽,这些沟槽平时就是墙面的装饰,但放置上隔板后,也能变为收纳的一部分,书、装饰品等都能置于隔板上。




门窗系统+新风系统彻底解决噪音与空气问题


小蔡家无论白天还是夜间,室内噪音都高达65分贝左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设计师采用高隔热铝合金门窗系统,实现内外隔离,并对窗户的密封条进行升级,以保证最佳的密封效果。


改造完成后,卧室内的噪音分贝值都控制在35分贝以下,达到了国家室内安静的标准。



对于空气污染问题,设计师引入了新风系统,并经过来回几轮的讨论,使用局部吊顶加弯管的方式进行管道排布,解决了因横梁造成的新风系统无法安装的问题。



本期设计师 史南桥



史南桥,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学士、米兰理工大学环境设计硕士,从业30多年,坚持一贯精细的空间切割手法--小空间,大利用;大空间,大作为。处理个案数千,小户型及夹层空间的处理使他赢得“空间魔术师”的美誉。


史南桥采访实录



和家网:这次在改造中,您遇到的最大难点是什么?


史老师:其实这次基本的大架构没有太大的改变,最大的困扰是业主对于卧室的位置选择有相对强烈的个人意愿。因为临近马路,卧室会受到噪音和空气污染的影响,所以希望把卧室放置在北面。不过出于各种考量,我们还是坚持把卧室放置在南面了,后期通过特殊处理,解决了噪音和空气污染的问题。他们回家的时候,也表达了对于我们这样的安排他非常满意,并超乎了他的预期,空气与噪音的情况也非常好,这让我们心里卸下了一块大石头。


另外一个困扰,就是男主人希望将来这两个小孩的房间都能够摆下5尺的双人床,为儿女成家做准备。但现在两个小孩一个5岁,一个1岁,最快也要20年甚至是30年后才会考虑成家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现在没有必要做这个考量。虽然能够放下双人床的方案我们也都做出来了,但我们认为这是不合理的解决方法,所以放弃了。在小朋友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希望有适合他们的空间可以很愉快地度过童年。


在这个案例里,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间做了十种平面,也做了大量的平面模拟和演练,在各种考量之后,给他们打造了一个理想的居住空间。


和家网:在这次改造中,您比较满意的设计是哪里?


史老师:第一,整体的大布局,因为我们让所有的房间都有了采光和通风。


第二,空间的私密性,因为卧房的门都没有直接接触到客餐厅和公共空间,而是退缩到过道上,但这个过道并没有浪费,而是在两边安排了收纳橱柜。


第三,公共空间在视觉上有一种非常流通的空间效果。


第四,浴室也是一个亮点,因为这次在一个相对小的浴室空间做到五个人可以同时使用也不觉得拥挤,甚至因为大面的镜子,让这个空间感觉更宽敞。


第五,客餐厅和厨房在视觉上有连通的效果,但厨房又可以变为相对封闭的空间。


第六,进门的地方不得不考虑煤气管,所以我们就利用玻璃打造了一个小庭院,让进门处有一个亮点。晚上,通过庭院里的灯光,会感觉到家里有一个在发光的小花园。


第七,小孩房是可分可合的,在他们小的时候,没必要把房间做一个非常清楚的分隔,从而留出弹性空间,为他的学习、娱乐、游戏创造一个条件。


第八,厨房空间的改造,实现中西厨房同时存在,并且互不影响。


所以我们从整体的布局,到个别的细节,以及各种功能上都做到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和家网:在这个案子当中,有没有您自己比较喜欢的设计,但因为一些限制并没有实现?


史老师:其实设计有时候是变化的。当初在设计小孩房时,我希望做上下铺的,可以让空间更立体,也可以加入更多有趣的东西,但后来因为一些限制,把上下铺的这个设计给否定了。现在房间里这些吊环和滑梯,是在之后不经意时想到的,不在预设的这个条件里面。


还有入户玄关做成小花园,是因为当时碰到一个法规上的问题,就是煤气管一定要摆在户外。因为这个点,我们就用玻璃隔起来,打造成一个入户小花园,还能为客厅补充光线。所以有时候碰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反而是创造一个设计亮点的机遇。


有时候设计是预设的,但有的时候也会在一些突发状况出来后改变最初的预设,反而有一种柳暗花明的亮点效果。所以,并不能单纯地说设计有没有实现,有可能最初的预想设计已经变成另一个更具亮点的设计了。


和家网:您连续五季参加梦改,想传递怎样的设计观呢?


史老师:第一个是空间,第二个是功能,第三个是呈现的一种效果。其实这三个方面,我们在每次的改造空间上都会优先强调。再来就是我们怎样在分配的空间里,得到更强大的功能,小空间的时候要让它功能性尽量齐全,相对充裕的空间希望它的功能尽量强大。


而这次的改造功能同样很强大,除了收纳以外,也包含了他们自己个人喜欢的厨艺空间。另外一方面,专门为小朋友打造活动、游戏、做作业的空间,这个部分我们也希望能够完整地照顾到。另外在整个风格的呈现上希望延续以前成立的一些手法,做一个整体的墙面装饰,当四片门合在一起时是大幅的中式水墨画,分开的时候又是四幅独立的抽象画。我们希望墙面有些是功能性,有些是装饰性,但这个装饰性是可变的,这也让家里的景观不是一成不变的。


之前14天的改造,希望传达的是一个临终关怀;38平米的六口之家,希望传达的是空间利用。今年我们希望传达的是,在这样一个合理的安排之下,让整个空间的功能性更强大,因为给到我们更大空间的时候,我们当然要回报以更强大的功能,以及更好的效果,这就是我们想要传达的。


和家网:您怎么去设定每次改造的风格与定位?对于普通住家来说有什么借鉴意义吗?


史老师:其实每一次我事前都没有去设定风格。我之前做非常惠生活时,基本上都是条件非常恶劣的房子,业主本身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都相对弱势的居住者,所以我一直希望能给他们一种示范。但之前的房型太奇葩了,没办法作为大众的示范,在风格选材上也只能更贴近他们负担的程度。


其实我很在意,我们每次做出来的东西是不是可以给整个社会有更好的借鉴。而这一次,其实我们就确实把这个当成一个目标,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居住标准。这个标准是在功能性上尽量给到各种方式的收纳,在内部隔间处理时更简单,例如书柜能直接在隔间完成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不需要再去做更多的书柜。另外,这一次我们在墙面做了很多沟槽,看起来好像是墙面上的装饰,但这些沟槽其实都能够开发出置物架的功能。所以我们希望从这样的角度,给更多的设计师或居住者作为参考。


和家网:前几期观众看的点可能更多是节目的冲突点,就是小空间大改造。但后来也出现过几期大户型,包括本次改造,您觉得这个节目的公益性怎样体现?


史老师:确实前面几期所谓的公益性都是在帮弱势团体做改造,但是对我来讲,做设计是为了服务人群的。我们原来也接触过很多拮据的业主,买了房子后装修的预算很少,但我们也从这样设计中得到很多经验,学习到很多手法,同时也深刻地感觉到,在业主条件很有限的情况之下,能够帮他们完成梦想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所以公益性的体现是多样的,我们从第一季做梦改开始,就希望建议一种标准,希望我们的设计可以给别人以参考,这也是公益的体现。


其实,小蔡的父母曾劝他置换一套大房子,但对于这个家他实在割舍不下,他也想让自己的孩子一直在这个家里生活下去,因为这样才是一个家的传承!如今,这个愿望在“空间魔术师”史南桥的巧手设计下,已然实现!


  • 1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2017 51hejia.com 和家网 保留所有权利
CopyRight © 上海和颢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7040405号-1
本网站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 张景三 律师
企联网 提供带宽支持
站长统计

×

申请免费装修基金
已有566用户预约
立即预约
*为了您的权益,我们承诺您的隐私将被严格保密*
请输入正确的信息